中国种子网 - 种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资讯 | 行业分析 | 政策法规 | 种业新闻 | 科技园地 | 实用技术 | 设施农业 | 市场营销 | 蔬菜病虫 | 蔬菜栽培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种业新闻 > 朱英國:用水稻科研成果造福民族
7.biz | 商业搜索

朱英國:用水稻科研成果造福民族

信息来源:zoioo.com   时间: 2013-11-13  浏览次数:626

    “我從大別山走到珞珈山,再從珞珈山走向五指山﹔從學生成為教授,再從教授成為院士,每一步,我都用堅實的足跡,不斷延伸著自己的奮斗和追求﹔每一步,都凝聚著武大的培養、團隊的協作和家庭的支持。”

    在武漢大學,有一個人被老師和同學們稱為珞珈山最富有的人,有“珞珈山的地主”之稱,這個人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朱英國。之所以說他最富有,是因為他擁有珞珈山面積最多的土地,最多的時候竟有40畝,這片土地就是他的雜交水稻試驗田。

    當記者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走廊裡,初次見到74歲的朱英國院士時,他看上去就是一位再普通不過的老教授,上身穿著藏藍色西服、白襯衣,沒系領帶,下身穿著黑色西褲,腳穿一雙休閑運動鞋,背著雙手,步履堅定且輕快。見到記者后,他用比較濃郁的湖北方言說道“你來早嘍,距離約定的時間還有幾分鐘”。

    走進朱英國的辦公室,記者一眼就注意到,在他的辦公桌上有一張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視察武漢大學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鄂州實驗基地時,與朱英國等人的合影,這張合影曾屢見各大報端。朱英國坦言,習總書記當時表示,我國的糧食安全要靠自己,他對於雜交水稻研究的重視與厚望,讓他為之振奮,更堅定了信心。

    秋日的陽光暖暖地洒在身上,坐在辦公桌前,朱英國向記者娓娓道來他在武大的圓夢之旅,以及他與武大的點點滴滴,“屈指一算,從大別山走進珞珈山,再從珞珈山走向五指山,耗費了我54年的時光,讓我從青年一步步走過了中年,走向老年。感謝生命中的這三座大山,承載並成就了我年輕時的夢想。”

    夢想的種子在武大生根萌芽

    曾有一位記者這樣說:“人們尊敬他,是因為這位科學家擁有土地般博大深沉的襟懷,對田野懷抱著絢麗的夢想,對夢想進行著虔敬的追逐。”

    1939年,朱英國生於大別山區羅田縣。兒時,他曾是兒童團的一員,給八路軍放過哨,后念過幾年私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1959年高考前夕,一個布衣青年靜靜地站在湖北省羅田縣第一中學的后山頂上,遙望江南,仰望星空,默默地許下一個心願——考武大。“夢想遙不可及,甚至於非常模糊。因為那個青年只是聽說武大是一所名校,但壓根就不知道武漢在哪裡,武大在哪裡。那個懷揣夢想的青年就是我。”

    在填寫高考志願時,朱英國連填了3個武漢大學生物學的志願。他說,“理由很簡單,就是想當一名農業科學家,讓家鄉的親人和自己遠離貧困和飢餓。”

    最初的夢想終於實現,朱英國當年就考上了武漢大學,攻讀植物遺傳專業。“當時,我的父親挑著一個裝著行李的擔子送我到武漢,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別山。我們走了兩天才坐上船,三天三夜才趕到武漢大學的珞珈山。”

    朱英國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傍晚時分自己和父親到達武漢大學,校園門口迎新的學生非常熱情、親切。這也是武大留給他的第一印象。

    “剛進入大學不久,我和許多人一樣遭遇了席卷全國的慘烈飢饉。這場飢荒在我心中留下了長久的悲憫,也更堅定了我少年時的夢想:讓世界遠離飢饉。”5年后,朱英國大學畢業留校,專注於水稻科研工作。

    英國天文學家阿·安·普羅克特說,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學生時代,我聆聽過高尚蔭、孫祥鐘、余先覺、何定杰、公立華、楊弘遠、周嫦、汪向明等老師的講座和講課,他們的科學精神一直激勵著我。1964年,我參加了汪向明教授領導的水稻生育期遺傳教育部重點科研組,開始水稻遺傳研究。”朱英國稱,在武大,他夢想的種子開始生根、萌芽。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种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