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年轻人:今生注定的缘分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今天,我满怀激动与期盼给你写下这段文字。激动于在两百多万个骨髓捐献志愿者中,我能与你配型成功。激动于我的小小的付出,能够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3月4日,来自鞍山的付女士在沈阳的医院里为远方一名32岁的血液病患者写下这段文字。与这封信一同“寄往”患者手中的,还有无比珍贵的造血干细胞。“付女士也正式成为了辽宁省第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听说捐骨髓能救人她一口答应
说起付女士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初衷,还跟“当代雷锋”郭明义有分不开的关系。原来,付女士和郭明义都属于鞍钢集团的职工。2013年,在郭明义爱心团队组织的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活动中,付女士响应号召参与了采样。
去年8月,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联系到付女士,“说是我的血样和一个在郑州治疗的男患者配型成功了,问我是否愿意捐献。”付女士说,“一开始我还真不太了解捐干细胞是怎么回事,红十字会的人为我详细解释了一遍捐献的流程和意义,我明白了有个患者正等着我的骨髓救命呢!我如果不救,他就会死去,那我肯定得救啊!”理解了捐献干细胞能够救人而且对自身健康不会造成危害,付女士义无反顾地同意捐献。
去年辽宁捐献20例今年已7例
由于受助的患者是一名“80后”的成年男性,体重超过50公斤,因此需要付女士采集两次造血干细胞,才能满足治疗需求。昨天和今天两个上午,49岁的付女士都需要在沈阳接受采集。昨日下午,第一次采集的“救命种子”已经飞往郑州。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队副总队长窦伟介绍,付女士是辽宁省第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8年,全省共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20余例。2019年开年至今,已经实现捐献7例,明显高于去年同期。随着百姓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了解不断加深,报名的人多了,悔捐的人少了,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在捐献者的帮助下获得重生的希望。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唐子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