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子网 - 种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资讯 | 行业分析 | 政策法规 | 种业新闻 | 科技园地 | 实用技术 | 设施农业 | 市场营销 | 蔬菜病虫 | 蔬菜栽培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市场营销 > 科研人员主动做科普 为青少年播下科学的种子
6.biz | 商业搜索

科研人员主动做科普 为青少年播下科学的种子

信息来源:zoioo.com   时间: 2021-11-15  浏览次数:2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垃圾发电的秘密是什么?飞机起飞利用的是什么原理?植物也有不可思议的智慧?近日,在春分工程·第二届“科学魔方”科普课程设计大赛决赛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12支参赛队伍分享了他们的科普课程,为现场的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科学解密的盛宴。

“做好科研的同时,更要做好科普。”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刘宇晨是本次参赛选手之一,他表示,科研一般走在科普的前面,做科普可以将科研成果带给更多人,一方面,扩大知识的传播面,带动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科研队伍,推动科研向前发展。

“给青少年做科普,要将复杂原理简单化,尽量采取可视化方式展示,让课程更生动形象。”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地理专业的刘永昌团队带来的科普课程是《探寻水库之谜》,让青少年了解水库的工作原理以及水库存在的意义。为此,他和团队将实验过程做成了4~5个视频,比如水力发电实验。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点燃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北京101学校怀柔分校的初一学生杨鑫宇表示,自己对岩石等地理知识非常感兴趣,其中,关于探索地球历史奥秘的科普课程《沉淀心灵,一眼万年》让他印象深刻。平时,地理课上的内容大多需要硬背,相对枯燥,但这类科普课程比较生动、有趣,“让我觉得很放松,从而能记住更多知识”。

在现场,每支参赛队伍分享完科普课程后,来自北京101中学怀柔分校的28位大众评审对课程进行打分,7位专业评审会进行点评。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表示,一些参赛队伍的课程设计非常好,并且与现场的青少年互动很多。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参赛队伍引用较多科学原理,这对青少年来说,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做科普要假设听众是外行,用大白话将原理解释清楚”。(王聪聪编)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种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