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苍白的小脸,瘦小的身形,一见到解博渊,大概能猜到五六分。
白血病。7岁查出,治了5年了。7月又做了肺炎手术,一月一趟北京。
习惯了。可少年才12岁,除了医院,除了家,他更想去学校。
别的孩子在学校学知识,交朋友,看世界。他也想有一扇小窗,打开就能看到外面的精彩。
身体不允许。去年爸妈陪着到伊金霍洛旗第五小学上了22天课,他很快乐。上课举手,下课玩耍,交到了两个好朋友,还接触了机器人课,喜欢上了教课的谢老师。
22天之后,又是医院、仪器、液体和药。想去学校,很想很想,甚至是渴望。
他去不了学校,那么学校老师就“送教上门”,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郭慧娇每周都去。学拼音、识字、写话、答小卷、听故事,郭老师给他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带来了学校的味道,带来了知识的馨香。
学习之外,他总缠着老师问东问西,化身“十万个为什么”,像个“好奇宝宝”。
数学老师王宇杰也常来给他上课。家里的课堂一点不乏味,有问有答,有时一个人也抢答。
“孩子脑子里有东西了,不一样了。”爸爸解明亮第一时间注意到了他的变化。
确实不一样了。知识是有力量的,也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
扶贫必扶智。虽因病致贫,但教育不可停。物质上,解博渊享受到了市、旗两级的教育扶贫资助;精神上,教育丰盈了他的世界,他内心的种子发芽了。
“尽可能为他兜底,根据他的身体情况,不让他因贫困阻断学业。”伊金霍洛旗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苏富强说。
和他一样,在伊金霍洛旗,没有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一粒粒种子正在萌芽、开花,一个个梦想正在启程、飞翔。
教育扶贫,种下希望。春华秋实,总有收获。解博渊的小脸泛起红润,像是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