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天有神舟,潜海有蛟龙
追风有高铁,入地有盾构
在这背后,有一个这样的集体
——铁四院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团队

他们从武汉长江隧道起步
在大直径盾构隧道领域不断“破题”
形成中国自主“现代盾构隧道技术”
创造一个又一个世界级工程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业绩占全国50%以上
今年
这个集体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团队介绍
该团队主要从事铁路、公路等领域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共有成员85人,平均年龄33岁,建成了国内唯一的水下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中心,自主研发了盾构隧道多维度结构安全保障等四大成套设计方法及海底地中对接等30余项关键技术,逐步实现了盾构隧道由11m级至18m级的跨越,承担我国一半以上穿江越海、翻山越岭及城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曾荣膺“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
从11米到18米,挑战极限
2008年,铁四院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团队设计的武汉长江隧道建成通车,开挖直径11.38米,开创我国复杂条件下修建大直径盾构隧道先河。该项目中,团队破解5大世界级难题,取得10多项国家专利,堪称万里长江“科技第一隧”,成为中国盾构隧道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板。

2013年,团队设计的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开挖直径15.76m,为世界首例公铁合建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被中央电视台誉为“世界级越江隧道”。

2022年,经过30余次专家评审的深圳荷坳隧道获得批复,开挖直径18.1m,成功挑战大直径盾构法隧道极限,实现了盾构直径由“超大”到“巨大”的飞跃,粤港澳大湾区再添“超级工程”。
从武汉长江隧道起步,团队在大直径盾构隧道新的领域不断“破题”,自主创新比重进一步扩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级工程。

从0到1,打破垄断
技术的领先,让铁四院设计的多个国家重点工程攻破难关。
在南京长江隧道设计中,该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利刃,凭着“不服周”的勇气,解决了高水压、高透水层条件下保证隧道100年不漏水的世界性难题,形成了中国人自己的“现代盾构隧道技术”。
在广深港高铁狮子洋隧道设计中,团队自主研发了海底地中对接技术,在海底成功实现“10毫米级”精准对接;在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设计中,团队破解百米级盾构隧道防水难题,开启了世界超长超大规模跨海通道建设发展新的未来;设计的“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被誉为铁路版“港珠澳”。

从大江大河到蔚蓝深海,他们在不断创新与突破中,把“智慧”、“韧性”、“低碳”等理念融入工程设计,创新提出了“盾构隧道主体结构与内部结构一体化设计”等四大原创设计方法、“特长盾构隧道地中对接”等40余项创新技术,共获授权专利450余项。
从1到N,青春筑梦
时代在变,但奋斗底色不变。二十年来,团队琢玉成器,聚焦于“精”,先后培养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特聘专家、央企楷模、国际隧协青年隧道工程师、詹天佑青年科技奖、全国盾构工匠、中华总工会火车头奖章等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编写国家标准《盾构隧道设计标准》,荣膺“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肖明清发挥自身磁场效应,培养了以全国“盾构工匠”何应道、中国铁建“十佳青年”彭长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技术专家,指导成立了“滴水不漏”隧道青年创新工作室,以青春之力,助力大国工程建设。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肖明清(中)、全国“盾构工匠”何应道(左)、中国铁建“十佳青年”彭长胜(右)现场解决工程问题。

“滴水不漏”隧道青年创新工作室。
青春
是勇敢,是无畏
是追风,是踏浪
是不畏岁月漫长
为这群年轻人点赞!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青春逐梦,创想未来
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专项赛在汉举办。赛事中涌现一批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展示有志青年创新创业的风采和成果,“青春湖北”特开设“创青春”赛事获奖项目展示专栏,为创业者加油,助奋斗者成长!


审 核 | 梁 柳
值班编委 | 代恒业
来 源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