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6日讯(通讯员 李佳仪 朱青 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记者今日从湖南省红十字会获悉,来自湖南城市学院大三学生何晴近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完成了第二次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212毫升淋巴细胞混悬液给同一个血液病患儿。何晴也成为湖南省第10例完成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2023年11月4日,何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完成了她的首次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挽救了一名血液病患儿的生命,成为全国第1632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因此获评益阳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她献髓救人的英勇事迹被益阳市红十字会搬上了“人道的力量—红十字故事汇”舞台,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宣讲员。
今年5月,当何晴接到益阳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这名患儿由于病情变化急需输注淋巴细胞时,她再次勇敢地站了出来。面对亲友的担忧,她坚定地说:“我之前没有想过第二次捐献的事,也曾担心过自己的身体,但想到只是从身上提取部分淋巴细胞就能够拯救一个生命,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积极配合医生完成了捐献采集的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后,6月21日上午9时许,何晴躺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病床上,手臂上插着针管,鲜红的血液从输液管中流过,析出血液病患者重生的“生命种子”。历经3个多小时的采集,212毫升的淋巴细胞混悬液被顺利采集出来,再次给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当天,益阳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夏洁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看望慰问何晴,向她颁发荣誉证书,对她的大爱、勇气和毅力给予充分肯定。
为了感谢两次捐献“生命种子”的好心人何晴,远方的血液病患儿的母亲手写了一封感谢信,“这是一份超越亲情的生命担当,您的血液给予菲菲二次生命,这就是没有血缘的‘血缘’,因爱而生的‘亲情’。对您,我们有说不尽的感激,感谢您再一次的救命之恩,感谢您家人的支持……”
“这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中来。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献出一份爱心,更多的患者就有了希望。”何晴的话语充满了力量,她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与温暖,诠释着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